新闻网
您的位置:主页 > 往事 > 正文

安哲:用鲜红的沸热的血, 造成一座虹的桥 !

今年是安哲领导的日照暴动89周年,安哲是第一任中共日照县委书记、日照党组织的主要创始人,牺牲时年仅28岁!

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安哲烈士的峥嵘岁月!

“我们的心的火焰在熊熊烧,

我们的激流的血在激动地跳,

起来,工作,工作!

灰暗的雾正弥漫在云霄。

用赤裸的手与足,

把寒途的荆棘踏折了;

用鲜红的沸热的血,

造成一座虹的桥。

天国不在幻想者甘美的梦境里,

天国是靠在人间的前驱者的工作与勇骁。”

安哲的这首写于日照暴动前的诗作,

至今读起来仍让人热血沸腾,

循着这段慷慨激昂的文字,

走进红墙灰瓦的安哲纪念馆,

我们仿佛看见了烈士安哲以身为炬,

点燃日照革命之火的一生!

安哲纪念馆

安哲纪念馆建于2017年,位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。馆内展示着安哲生前的日记,从思想启蒙到狱中牺牲前仍与敌人顽强斗争的革命生涯。

安哲简介

安哲(1906-1934),原名安丰铎,字建亭,出生于日照县安家村。

1921年春,安哲赴济南求学,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。

初到济南求学时的安哲

1925年,安哲结识了在齐鲁大学读书的日照同乡丁君羊(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丁惟汾的侄子),经他介绍,又与邓恩铭(中共一大代表)相识。在他们的启发帮助下,安哲阅读了《共产党宣言》《新青年》等大量进步书刊,思想有了很大提高。

1925年8月,在邓恩铭、丁君羊的倡导下 ,安哲与陈雷、李平章、郑天九、丁观海(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父亲)等在济南的日照籍学生,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“少年日照学会”

“少年日照学会”主要成员在济南合影

左起安哲、丁观海、牟春霆、李平章、郑天九

1926年春,经丁君羊的介绍,安哲在济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。受山东党组织的委派,安哲与郑天九、牟春霆、李平章等到武汉支援北伐战争。安哲到武汉后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。第二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;5月17日,武汉政府所辖独立第14师师长夏斗寅率部叛变。安哲与军校官兵一起参加了讨伐夏斗寅、保卫武汉的战斗。

1927年,安哲被派回济南,任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。同年冬,赴青岛从事工人运动。

1928年,安哲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,返乡组建中共日照县委,任县委书记。他回到家乡以后,以安家村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,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。经过艰苦奋斗,党的组织在人民群众中扎了根。

到1932年,全县建立了6个区委、45个党支部、25个团支部,全县共有党员700多名,共青团员200多名,全县有100多个村庄有了党、团员。县委还扩大了活动范围,北至诸城境内的姚林、马家庄子直到城内;东北至胶南县的大场、小场和泊里一带都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。

1932年2月,山东省委将中共日照县委升为中共日照中心县委,辖日照、莒县、沂水、诸城四县的党组织,安哲任中心县委书记。为配合中央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四次围剿,保卫党中央,省委要求组织暴动。日照中心县委先后三次组织召开党员代表会议,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均在两城驻跸岭召开。在8月中旬召开的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上,安哲传达了省委关于举行日照武装暴动的指示,并决定:秋后举行暴动,当前的任务主要是做好暴动的组织和发动工作。

1932年10月4日,中共日照县委第三次党员代表会议在驻跸岭庙召开,会议决定成立鲁南革命委员会,安哲任总指挥,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纵队。会议还确定了暴动的军事路线、政治行动纲领等。10月13日,县委发起了震动全国的日照暴动,同时,成立了一支由党、团员为骨干的革命武装——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纵队。暴动分南北两路同时举行,安哲任北路总指挥,在两城天后宫召开誓师大会。

暴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《红色中华》以大量篇幅热情地进行了报导;中共河北省委发表《拥护山东日照新苏区红军》的声明,声援日照暴动。

日照暴动发起后,国民党反动当局十分恐慌,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急令展书堂第81师运其昌旅前往镇压,并纠集日照、莒县、诸城等县地方武装,协同运其昌旅统一行动,对暴动队进行“围剿”。经过多次战斗,这场轰轰烈烈的武装暴动失败了。日照暴动是山东这一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暴动,共坚持了13天,经历大小战斗30余次,暴动中有137人牺牲,失败后又有85人被敌逮捕杀害。

日照暴动虽然失败了,但这次暴动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山东新军阀的统治,震慑了日照的贪官污吏、土豪劣绅。日照暴动的革命烈火燃遍了日照地区的几百个村庄。从此,日照大地的革命火种生生不息,薪火相传。

暴动失败后,安哲辗转到了大连,与中共大连市委书记张洛书(安哲在武汉的同学)接上关系。

1933年,安哲任中共奉天特委宣传部长,化名王德海,从事工人运动。6月23日,王德海到杨一辰(中共奉天特委书记)住的老魏家(大西关苕帚胡同),不料,被日本宪兵队抓捕,被关押在日本警察署的看守所。在看守所里,王德海受尽了严刑拷打,但他在日寇的残酷刑讯面前,始终坚贞不屈,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。

1933年的冬天,被捕入狱的安哲托人捎信回家,向妻子立下遗嘱“不论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,不论有多困难,一定要供孩子上学,一定要让孩子好好学习!”

1934年,安哲牺牲于奉天监狱,时年28岁。

第840位烈士

坐落在日照烈士陵园苍松翠柏中的“日照县抗日烈士纪念塔”,1945年秋始建,1946年6月落成。塔的东西两面镌刻着自1932年日照暴动至抗日战争胜利期间,英勇牺牲的840位烈士的英名。在塔上所刻的烈士名字中,无论按职务或牺牲时间排名,安哲烈士的名字都应该排在前面,但却刻在了最后。

原来在日照暴动失败后,安哲的父亲安仲玉也参加了革命工作。安仲玉原是当地一位医术精湛又善良的中医,给穷苦人家看病从来都是“有请即到,不收诊费”。他原本希望安哲从济南学成回来当一位私塾先生,动荡的年代,守着家业教书育人大概是很好的人生选择。在安哲回到日照然后利用学校这个据点开始组织农民运动时,安仲玉一开始不理解他参加革命。

在安哲离开日照后,安仲玉也参加了革命。1945年秋,“日照县抗日烈士纪念塔”始建,安仲玉主动负责日照抗日烈士纪念塔烈士名字的甄别和镌刻工作。

安哲牺牲的消息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由东北传入家乡。当时,安仲玉正在全身心忙于烈士名讳碑刻工作,谁都不忍心告诉他安哲已经牺牲的消息。当碑刻快要完成时,组织才将这一噩耗告诉安仲玉。而这时839名烈士的名字已刻在碑上。于是,安哲同志就成了840名革命先烈的最后一名。

安哲小学

从小就坚定了听党话、跟党走的信念,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。

安哲的事迹可歌可泣,革命精神不断激励着后人。他用热血浇灌了祖国的大地,用生命纂刻了不朽的丰碑,让我们牢记安哲的名字,回顾英雄事迹,传承革命精神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!